全国服务热线:023-6863  8119
营销平台 Marketing platform
产品中心 / Products
  • 发布时间: 2019 - 01 - 17
    高性能混凝土(一)材料组成普通硅酸盐水泥、优质矿物掺合料、精品砂、精品石、水和高性能混凝土专用外加剂(二)性能指标强度等级:C30~C80密度范围:2000~2800kg/m³(三)特点与用途高性能混凝土是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制成的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生产;2.采用较低水胶比;3.合理选用优质的常规原材料。主要用于对工程质量、应用环境和使用性能有更高、更具体要求的建设工程,目前已在道路桥梁工程,轨道交通、机场、高铁站等大型市政工程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我司参建的重庆西站铁路交通枢纽工程属于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典型案例。
  • 发布时间: 2019 - 01 - 17
    大体积混凝土(一)材料组成水化热低的通用硅酸盐水泥、优质矿物掺合料、砂、石、水和大体积混凝土专用外加剂(二)性能指标强度等级:C25~C50密度范围:2000~2800kg/m³(三)特点与用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可采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强度评定或工程验收依据;2.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温升值不宜大于50℃;3.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目前在筏板类基础或大尺寸梁柱中应用较多。其中江北机场枢纽工程大体积筏板是我司大体积混凝土产品应用的典型案例,一次性浇筑大体积混凝土7000m3。
  • 发布时间: 2017 - 05 - 12
    (一)材料组成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陶粒、砂、陶粒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和水(二)性能指标强度等级:LC10~LC40密度等级:1300~1800kg/m³导热系数:0.23~0.52W/(m·K)(三)特点与用途陶粒混凝土具有如下特点:1.重量轻,强度高;2.弹性模量低,抗震性能好;3.耐火性高,导热系数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2%~13%,耐火极限时间可达3~4h;4.对养护条件的敏感性下降,在同样的约束条件和温差作用下,开裂趋势较小;5.陶粒和砂浆之间具有良好的弹性协调性,减少了内应力以及相应的微裂纹,使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受强度等级和密度等级的影响,陶粒混凝土既可以用于保温结构,也可以用于承重部位。如软弱地基上的建筑,高层建筑、海洋构筑物、大跨度桥梁和城市立交桥等大型工程。
  • 发布时间: 2017 - 05 - 12
    (一)材料组成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陶粒、陶砂、全轻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和水(二)性能指标强度等级:LC5.0~LC15密度等级:1000~1300kg/m³导热系数:0.23~0.49W/(m·K)(三)特点与用途自重轻、保温隔热性能优异、抗震性好、低开裂趋势、不燃、耐久、施工简易,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的宏观发展目标。可用作小型空心砌块和墙板、屋面板等建筑围护结构及需填充部位等,在工业和民用高层及大跨度建筑中广泛应用。
  • 发布时间: 2017 - 05 - 12
    (一)材料组成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砂、石、重骨料、配重材料、重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和水(二)性能指标强度等级:C30~C40密度范围:2800~4500 Kg/m3(三)特点与用途对γ射线、X射线及中子射线均有较好的屏蔽效果,材料来源广泛,便于施工。主要用于有辐射屏蔽需求的混凝土结构,如医院等。
联系方式

服务热线:023-6863 8119

图文传真:023-6788 0761

邮政编码:401122

中国 · 重庆

联系地址:重庆市经开区金开大道1596号9楼

让建筑告别“拖泥带水”——装配式建筑带动建筑材料的变革

日期: 2017-08-15
浏览次数: 321
案例名称: 让建筑告别“拖泥带水”——装配式建筑带动建筑材料的变革

 

让建筑告别“拖泥带水”——装配式建筑带动建筑材料的变革

让建筑告别“拖泥带水”——装配式建筑带动建筑材料的变革  让建筑告别“拖泥带水”——装配式建筑带动建筑材料的变革发布日期:2017-08-1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设报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此后,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陆续出台,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宏观基础。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一文中写道:“要大量、高速地建造就必须利用机械施工;要机械施工就必须使建造装配化;要建造装配化就必须将构件在工厂预制;要预制就必须使构件的型类、规格尽可能少,并且要规格统一,趋向标准化。因此,标准化就成了大规模、高速度建造的前提。”他曾畅想:“在将来大规模建设中尽可能早日实现建筑工业化。那时候,我们的建筑工作就不要再拖泥带水了。”而今一代建筑大师的畅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此后,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陆续出台,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宏观基础。

 

新型建材广泛应用

 

建筑变革,建材先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中装配化施工环节的直观表现,是将工厂生产的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全流程应为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稳定、能耗低、污染低、生产效率高、安全事故降低、劳动强度小、作业条件好等优势。

 

要满足这些优势,必须在材料的选用上下功夫。对于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在安全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环保和绿色节能方面也提出了与以往所不同的更多突出性改善需求。新型轻质高强材料就是在这种应用的建筑审美与经济实用环保于一体的需求环境中诞生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大幅度快速提高的背景之下,新型轻质高强材料的新优势,相对于传统的建材来说,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和更多的创新性,并能够更好地体现现代技术的科技水平以及低负荷和低成本的建筑开拓理念。

 

在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除了单一新型建材,复合材料也大放异彩,例如装配式墙体。装配式墙体是遵照国家发展绿色建材、告别“秦砖汉瓦”的文件精神,以节约能耗、减少扬尘、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人工、提高墙体质量为目标。新型建材的广泛应用不仅突出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特点,还让建筑材料的领域更加细分,向高科技与专业化方向发展。

 

体系带动材料绿色化格局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推动了墙体材料的新一轮革命,从墙体材料开始,并逐渐更加细分化,面向更加专业的领域。

 

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便开始了墙体材料的转变。从“小块材料”向“大块墙材”转变,从“大块墙材”向“轻质板材”和“复合板材”方向转变。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各国已经形成了基本建筑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墙体材料主导产品。以日本为例,日本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建造了许多装配式结构体系建筑工程。而国际建筑领域的这一变革也促进了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在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带动下,建筑体系逐步升级,带动了一大批周边产业,外墙复合板的生产,内墙、内隔墙板、楼板、屋面板、梁柱等异型构件装备等建筑体系,同时以科研设计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不同的用户消费需求为目标生产不同类型房屋的构配件以及相关的建筑施工产品,在施工现场进行房屋组装,彻底改变现行传统落后的房屋价值理念和做法。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建筑整体科技含量。

 

二是走工业化道路,改变传统落后技术,实现建筑施工领域的革命,创造全新的建筑。

 

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高寒地区四季均衡施工的问题。

 

四是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节能、环保、抗震、经济等突出优势,将带给社会巨大的效益。

 

五是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应具有先进性、竞争性和可持续性,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消费需求,产品定位应是建筑形式多样化、生产商品供应装配化、施工墙体材料从单一材料向复合墙体方向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下,对于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在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保和绿色节能方面也提出了与以往所不同的更多突出性改善需求。新型轻质高强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建材具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体现现代技术的高科技、低负荷和低成本。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建筑物的要求经历了从重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到质量第一,再到个性化、多样化的过程。为此,人们不断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建筑业发展,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居住质量。

 

建筑工业化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建筑、建材两大产业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将促进该领域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降低能耗、抗震减灾,保护生态与环境,提高人们工作与生活质量是我国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使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和浪费,实现文明施工是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关案例 Case / 更多 >
关注重庆建工公众号
服务热线
023-6863 8119
Copyright ©2017-2025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